康巴什新区创新工作方法促进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2014-10-20 来源:中国社区网

   2014年,康巴什新区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全国社会组织改革示范区之一,新区按照"量上扩张、面上覆盖、点上突破、质上提高"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培育社会组织的新方法、新思路,形成以"一个简化提效率、两个创新激活力、三项措施促培育"的"123"工作法,促进了社会组织蓬勃有序发展。

  目前,新区共登记注册社会团体15家,登记会员2812人,其中文体类9家,登记人数382人,教育医疗类1家,登记会员80人,行业协会类4家,登记会员人数2272人,单位会员31个,公益慈善类1家,会员人数40人;民办非企业单位4家,登记会员人数44人,其中教育医疗类3家,登记会员人数39人,公益慈善类1家,登记会员5人;备案制社会组织38家,会员人数573人,其中文体活动类27家,会员人数384人,教育医疗类12家,会员人数64人,公益慈善类6家,会员人数95人,行业协会类3家,会员人数30人。
  "1"即一个"简化"提效率。简化社会组织登记审批程序,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了方便居民办事,社会组织审批登记工作实现了在政务大厅窗口"一站式"办理,同时将办理时限由法定的6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办事群众。
  "2"即两个"创新"激活力,新区针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落后,严重制约其发展的实际,根据改革示范区可以先行先试的原则,创新了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办法,一是对行业协会商会类、文体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五大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零资金注册。二是为了吸引更多社会组织落户新区,培植壮大社区社会组织,充分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康巴什新区出台了《康巴什新区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和备案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从政策上、资金上、准入机制上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通过实行登记、备案双轨制、降低注册登记门槛等措施,为社会组织的成立从制度上松绑,激发了社会组织的活力,促进了社会组织蓬勃发展。自直接登记办法试行以来,新区共登记9家社会组织,登记数量是前三年的总和。
  "3"即三项"措施 "促培育。社会组织数量少、发展不够规范,制度建设滞后、自我发展能力欠缺,严重缺乏家政服务类社会组织是新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现状,为了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新区采取"三项措施"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一是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将哈巴格希街道千亭山社区服务中心做为康巴什新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府所在地的优势,引进市级成立的社会组织到康巴什新区落户,另一方面为成熟的且在新区注册成立的社会组织无偿提供办公及活动场所,对准备成立的社会组织进行业务指导,孵化成熟一个登记注册一个。二是为在大学生创业园内发展家政服务类社会组织免费提供场地,并给予一定资金扶持。三是充分利用社区服务阵地为辖区内成立的社会组织免费提供活动场所;鼓励支持社区居官及"三支一扶"大学生在社区创办公益类社会组织,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1万至2万元。(通讯员:刘耀 刘凤娥)
标签:康巴什新区,创新,工作方法,发展 [责任编辑:李姗]
社区概况 更多

康城社区成立于2009年9月,是康巴什新区成立最早的社区之一,所辖范围东临文化西路,南迎乌兰木伦河,西至滨湖路,北靠鄂尔多斯大街,服务面积5。1平方公里,规划住宅小区7个,总户数2275户,投入使用6个,企事业单位89家(企业59家),个体工商户224户,总人口6635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3名,其中工作站4名,居委会9名,建有一处4800平米的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集休闲娱乐、会务办公、便民服务等50多项功能于一体,日均服务居民200人次。成立以来,康城社区始终坚...